台泥MW海洋溫差發電 預定2026併聯
對人類而言,神祕的海洋始終隔著一層紗。海委會副主委洪文玲致詞表示,海委會為統合海洋事務的平台,成立5年,現有3艘調查船,任務涵蓋保育、安全及管理,並提出將加強海洋的觀測與規畫、相關知識運用以及改變與海洋的關係等發展方向。 台灣98%能源仰賴進口,需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能源局能源技術組組長陳崇憲在「2050前瞻海洋能源發展規畫」專題演講指出,2022年底再生能源累計建置量較2016年成長199%。全球近10年海洋能平均年成長率5.8%,2021年潮流及波浪能全球裝置量524MW,潮汐能占521MW,法國及南韓各超過200MW。 臺灣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表示,台灣為海洋國家,海洋為四季均可發電重要能源,應自海洋擷取更多能量,達到淨零減碳目標。中山大學及臺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主講「再談海洋能源與海域立法」指出,成立海洋主管單位、人員高考、空間規畫是台灣發展海洋產業的3塊拼圖。強調台灣要重視海洋空間規畫,啟動實作坊,而非任由業者盲目開發。 歐盟2050年海洋能發展目標40GW,且頒布海洋規畫指令,英國已發布能源白皮書。拉脫維亞也立法明確定位。南非及韓國都在2019年提出海洋空間規畫,日本也頒布再生能源海域利用法。全球累計共有70多國投入,台灣要有政策性作法,迎頭趕上。可以如同都市計畫的思維,以更細緻的作法,達到生態、經 濟及社會永續。 和平電力能源發展處處長魏靖貴表示,溫差能產業發展機會與挑戰併陳。台泥集團發展陸基型溫差能(OTEC),繼日本及夏威夷之後,將催生具指標性的全球首座MW海洋溫差發電,預定2026併聯。溫差能可做為基載電力,雖適用海洋能FIT,但每度7.32元偏低。此案結合深層海水冷能發展多元應用提升綜合效益。 王強科技(AMPP) 成立於2022年,執行長王自強表示,團隊在腐蝕防治具有豐富經驗。他在「水下防蝕系統之有效性判定與技能需求」演講中提到,王強科技參與富崴能源的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設計、中油╱台電天然氣地管防蝕工程,相關經驗可延用在海洋能水下機組。 海委會致力於海洋巡迴教育,設立海洋驛站及海洋數位學習課程。科技文教處處長黃世偉負責海洋能源教育推廣,他表示,去年在台中、高雄及小琉球辦理,今年也配合澎湖花火節,也有離岸風電VR體驗,將爭取更多經費致力全民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