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脊髓傷友 協助找回自信
台灣的主要輪椅使用者除了行動不便的年長者外,其次就是脊髓損傷的傷友,脊髓損傷大多是後天造成,其中有90%的患者是因意外導致脊髓損傷,常見的像是交通事故、工作傷害,運動傷害等,另外有10%的人則是疾病因素,如:脊髓長瘤、細菌感染、血管出血等。脊髓傷友平均年齡為27歲,又以20歲至40歲最多,且有九成的人需要以輪椅生活。傷友們在經歷突如其來的意外後,除了要重新調適心理壓力,更需要積極投入生活重建,才有機會早日回歸社會。桃園脊髓損傷潛能發展協會中心董事長林進興表示,脊髓受傷是一種中樞神經的損傷,一旦受傷是無法復原,像是走路、皮膚失去知覺等,只能靠復健和重建的訓練,努力達到獨立自主生活或部分獨立。一般來說四肢癱瘓、頸部受傷的人,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復健,如果是胸部以下受傷的人則大多是半年。傷友在重建訓練過程中,最大阻礙就是如何克服自己的心魔,林進興說,有些傷友很難接受自己變成這副模樣,所以在重建訓練上會比較消極,甚至會有憂鬱傾向,一旦克服後就會比較順利,因此旁人的鼓勵就很重要。為了讓傷友能有足夠的資源進行重建訓練與建立自信心,南山人壽連續四年參與桃園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舉辦的義賣園遊會,將所得款項皆全數捐給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協助傷友重新再出發。此外,南山人壽業務夥伴也會利用時間與傷友聚會吃飯,透過日常的陪伴,鼓勵他們勇敢積極面對人生。南山人壽大園通訊處區經理許尤明表示,很多傷友難以面對受傷後的生活,加上行動不便容易感到無助,甚至覺得自卑,以致於選擇把自己封閉起來,每當這時候他都會鼓勵傷友要有自己的信仰,鼓起勇氣多多面對人群,不要害怕與他人相處,或擔心別人用異樣眼光看待他們,慢慢建立自信。林進興表示,有些參與重建訓練的傷友在恢復獨立生活後,也會投入中心的醫院訪視工作,將自己曾經接受到的幫助,傳遞給其他脊髓損傷的傷友,鼓勵他們積極復健與重建生活,由傷友擔任訪視員,除了可以將愛傳遞出去,也讓傷友擁有一份工作收入,成為回歸社會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