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解方 打造全網無障礙
膝下無子的老劉有個養子,幾年前,養子拿著他的證件去申請數位存款帳戶,接著層層挪移,把老劉的存款移到自己帳戶中。等到老劉發現,去跟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訴,老劉說,數存帳戶從頭到尾都不是他開的,但銀行說,相關憑證都是他本人的,老劉痛失養老錢,評議中心也幫不上忙。在數位金融浪潮下,有愈來愈多的投資理財行為在線上發生,像老劉這樣的高齡者,或缺乏足夠資源的身障者、偏鄉居民,長期以來都是數位金融邊緣人,甚至遭到剝削。他們的權益及面臨的障礙,都值得政府重視。世界銀行分支機構國際金融公司(IFC),去年就提出《普惠銀行:促進身心障礙者經濟包容新做法》報告指出,全世界有10億人,約占全球人口15%,他們的可支配收入接近2兆美元,卻面臨某種形式的障礙。這些障礙,除了歧視,也包括無法平等獲得金融服務,不僅侵犯人權,也損害企業績效、商業機會及經濟成長。落實金融平權 政府快點動起來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方元沂認為,政府必須重視數位金融落差問題,否則透過金融科技落實普惠金融的美意將大打折扣。如何搶救台灣數位金融落差,學者專家提出五大對策。第一,政府應將「全網無障礙化」列入三到五年的施政計畫,真正落實「金融平權」。這幾乎是所有身障者共同心聲,也是身障團體最期待政府解決的問題,他們企盼身障者在使用數位金融服務時,能跟一般人享有相同待遇。中華視障聯盟副秘書長蔡再相指出,以金融服務而言,目標應擺在「全網無障礙化」。他知道這是目前金融機構做不到的,但政府可列為施政計畫,三、五年達成都可接受,但不能都不動。第二,在達到全網無障礙化目標前,要加速擴大無障礙專區功能,縮小落差。中華民國身障者聯盟副主任汪育儒說,年輕的身障者資訊操作能力很好,但如果無障礙專區限制多,變成又要找親友幫忙,個人訊息、密碼都要跟別人說,完全沒有隱私。身障者亟需更多數位金融服務項目,例如在無障礙App新增無卡提款功能。視障者家長協會秘書長藍介洲說,全台視障語音ATM台數有限,如果有了無卡提款功能,視障者就不用去找有語音功能的ATM,透過手機App,就可在有無卡提款功能的ATM領錢。而聽障者最焦慮的是,有狀況時,無法打電話給客服。汪育儒說,如果手機App上有手語視訊功能,就能排除障礙。目前已有銀行規劃在無障礙App上,提供手語影片及音訊QA的服務。弱勢族群平時感受到的數位落差,就好比金融機構提供給一般民眾的是跑車,裡面有各種配備、零件,功能常常會升級;提供給身障者的車子,連普通車都不是,還得遷就使用者身體不便,減少配備,這樣有道理嗎?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金融平權」的目標就是要讓兩輛車的功能、配備都一樣,在最終目標達成前,至少從「標配」做起,如查詢、轉帳都要有,下一步就要擴充標配。至於還不算標配的交易類,金管會也正盤點,還有哪些項目可以推進。汲取國外經驗 設詐騙補償基金第三,金融機構董事會要重視弱勢數位金融落差議題,配置更多資源。方元沂說,IFC在報告中就建議銀行,可採更多友善身障者行動,包括透過董事會等經營階層的公開宣誓、參與計畫,展現對身障者包容性的承諾,以及將「包容性設計原則」,整合到金融商品中,確保所有人不論是在實體或數位上,都能選用不同的介面。而在偏鄉的數位金融發展上,被視為農漁會信用部「央行」的全國農業金庫,也可扮演更多「數位火車頭」的角色。第四,保障數位金融弱勢,政府可仿照英國作法,鼓勵金融機構成立「數位金融詐騙補償基金」。方元沂說,近年網路詐騙猖獗,銀行不見得有錯,但畢竟在資訊上相對具優勢,有獲利就要多盡社會責任,由金融機構成立的網路詐騙補償基金,可補償符合一定條件的消費者。第五,加強教育及宣導,提升弱勢者的數位素養與能力。像證交所及券商最近規劃推出的券商數位體驗專區,就是一種教育宣導,不擅長使用網路的弱勢者,可以透過實際體驗,彌補數位落差。